内容详情
【我们这十年】通渭:培优壮大草畜产业 政策扶持让牛产业“牛”起来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6-09 02:51   

   利澳注册?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线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通渭县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通渭,在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中奋力谱写通渭发展时代篇章。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即日起,通渭县融媒体中心全平台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专栏,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新时代,全方位反映展示通渭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宝贵经验和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通渭是传统农业大县,饲草玉米种植和牛羊养殖基础良好。今年【我们这十年】通渭:培优壮大草畜产业 政策扶持让牛产业“牛”起来,通渭县结合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新定位,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通过政策扶持培优壮大草畜产业,推动通渭从养殖重点县向养殖大县转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初秋,走进镇华川村,层层叠叠的梯田翻起金色的波浪,呈现出一幅幅丰收画卷。村民张国堂正在清理他的青贮池,池子清理出来后,过几天就要青贮玉米了。今年,他种了30亩玉米,打算玉米棒子和杆子一起青贮15亩,剩下的15亩等玉米成熟后当饲料。

  六年前,一直务农的张国堂外出参加镇组织的养殖学习,回来后,他算好账,立马开始行动:盖牛棚、拉牛。花了7万多元引进六头牛,第二年就挣了三万元。

  今年,政府以奖代补12000元,他又引进能繁母牛4头,养牛规模达到了19头,70吨容量的青贮池是这些牛一年的口粮。通过几年的养牛经验,张国堂掌握了养牛要领,牛粪种玉米和燕麦,玉米和燕麦喂牛,不但牛肉肉质好,还能节省成本,每年出栏优质肉牛10头左右。

  通渭县镇华川村村民张国堂:“今年50岁了,没技术,不能打工去了。现在靠养牛收入很好,一年随便7、8万元不成问题。经验也丰富了,遇到一般的情况自己都能处理,配料技术也掌握了,养殖主要要细致、勤快。”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和张国堂一样,村民杨映仓通过辛勤的劳作,在秋天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杨映仓也是从最初的几头牛开始发展到现在的60多头,年收入20多万元,还成立了军纲农牧专业合作社,从养殖个体户走上现代化规模养殖之路。

  杨映仓说,现在养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电动三轮车,饲料搅拌机,铡草机,揉饲机,打包机统统都有。非常感谢政府的各种好政策,根据相关规定,他可以享受到10万元的养牛补贴。

  通渭县镇军纲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映仓:“今年养牛补贴10万元,已经打了8万元,剩下的2万元9月份就到账了。这两年青贮草共补助了2万元,很高兴、很满足,即使政府不补贴,牛还是要养。现在有了这些补助,可以买些饲料。”

  镇华川村的主导产业是草畜产业,全村共有365户人,养殖户达到320户,种植饲草1500亩,牛存栏量达到1270头。今年,华川村持续发展壮大草畜产业,巩固提升饲草种植面积,实现户均种养产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通渭县镇华川村村党支部书记张瑞华:“我们在去年户均3.5头的养殖基础上,已有29户农户,引进良种基础母牛90头,每引进一头基础母牛,补助3000元,更加优化了我们村草畜+黄芪的产业结构,形成了 ‘小产业、大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好政策的扶持,户均政策扶持五千元以上,使老百姓发展的目标更明朗了,群众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通渭县镇副镇长马金龙:“镇2022年共计引进能繁母牛1529头,共计发放奖补资金402.8万元。通过各种奖补政策,力争达到户均5头牛的养殖目标。”

  今年,通渭县围绕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新定位,统筹肉牛产业协调发展,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肉牛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按照新发展户、现有养殖户、规模养殖场3类对象分别以奖代补兑现奖补政策,仅镇就发放奖补资金402.8万元。通过各种奖补政策,扩大全县肉牛养殖总量,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大做强、做优做精肉牛产业,力争形成千家万户齐抓并进,规模养殖场和小区重点发展、现代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栏目分类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利澳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