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家禽的养殖技术知识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6-19 22:12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禽的养殖技术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5年席卷全球的禽流感疫情波及了中国半数以上省份[1],疫情导致18.6万只家禽死亡,2 284.9万只家禽被扑杀[2]。2005年11月,辽宁省黑山县暴发禽流感,当时全县共养殖2 140万只蛋鸡,其中1 540万只蛋鸡被扑杀。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使黑山县当地农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国家采取各项措施治理和防控危机,过程中渗透了复杂的国家与农民关系。禽流感引发了国家与当地农民关系的变化和调整,重构了当地农村社区结构。2006年6月1日,黑山县解除因禽流感疫情设立的养殖封锁,农民重新开始饲养蛋鸡。据此,该文将禽流感危机的应对过程分为2个阶段: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1日的疫情治理阶段和2006年6月1日至今的防疫控制阶段,前一阶段着重于对已发疫情的消除,后一阶段着重对疫情风险的防控。

  黑山县暴发禽流感后,大批蛋鸡死亡,疫情严重。疫点周围3 km范围内的家禽全部被强制扑杀,武警部队、县镇政府和相关技术人员参与执行扑杀任务,扑杀的赔偿标准为每只鸡10元。S村200户农户中约有40户养殖蛋鸡,全村约80万只蛋鸡全部被扑杀。政府和技术人员首先采取“劝告”的方式向农民讲解疫情的严重性,争取农民的同意,然后执行扑杀任务;若农民表示出异议或阻止扑杀,武警部队将直接进行强制扑杀。在扑杀任务结束后,黑山县政府了家禽养殖封锁,禁止农民购买鸡雏养殖蛋鸡,直至2006年6月1日才解除家禽养殖封锁。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时,为抑制疫情蔓延,确保农民的生命健康不受到疫情威胁,保证公共卫生安全,挽救当地养鸡业,国家采取了短期的强制措施[3]:强制扑杀和养殖封锁。武警部队、县镇政府和相关技术人员的行为反映了应对突发性危机时的强制力、威慑力和知识权威,而每只鸡10元的赔偿标准也体现出了国家强制措施下的公平性的原则。

  疫情暴发后,S村农民“含泪”配合蛋鸡大扑杀。每只蛋鸡10元的赔偿款远远低于市场收益,这让农民损失惨重。面对疫情,S村农民普遍感到恐惧、不知所措和无经验感,此时的农民没有任何自主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向国家的强制扑杀行为展示出了体谅和感激,普遍认为政府的强制扑杀是正当合理的。

  S村农民的被动应对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对禽流感疫情的治理和防控知识一无所知[4-5]。乡土社会的知识主要靠经验的积累,是通过血缘关系的承接和地缘关系的互通有无而来。对农民而言,禽流感是从未遇到过的大型疫情危机,没有知识经验储备,以原有的血缘和地缘途径来获取新型知识在短期内是不可行的。

  对国家而言,相对于疫情治理阶段,防疫控制阶段更像是一场“持久战”。强大的强制力、威慑力和绝对的权威可以暂时消除疫情危机,但决不可能长久地作用于防疫控制阶段。2006年6月1日黑山县解除养殖封锁,农民可以自由养殖蛋鸡,代表着国家的绝对强制阶段的结束。在接下来的防疫控制阶段中,国家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控制行为,通过政策控制、机构重建、疫苗控制和技术控制构建起一套防疫控制体系。

  2.1.1 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鉴于禽流感疫情因饲养环境恶劣、饲养密度大和家禽交叉感染等因素感染和扩大的认知,禽流感发生后,国家开始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家禽饲养方式,提出了建设人禽分离的养殖小区发展思路。在农业部制定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这时候的养殖小区模式为“某一地块集中建造畜禽圈舍、农户分户饲养的生产方式”。2011年《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畜禽标准化生产,完善蛋鸡和肉鸡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6]。

  2006年辽宁省出台针对禽流感疫区实行养殖小区的扶贫帮困政策,要求“走出村屯,实行规范化养殖”,对从事养鸡小区的扶持标准是向每个占地0.7 hm2以上、养殖规模5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补贴10万元资金,要求养殖小区必须距离村庄至少500 m。依照这一标准,黑山县当年受到扶持的养殖小区有22个,截至2007年,黑山县受到扶持的养殖小区增加至78个。解除养殖封锁后,距S村居住区800 m远处、占地1.6 hm2、能容纳S村的12户养殖户的养殖区域被黑山县确认为养殖小区,要求小区内养殖场统一规划建设。在政府看来,养殖小区是一种最适合小型养殖户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可以降低禽流感疫情发生率,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率和收益。

  2.1.2 重组县镇畜牧兽医体系,细化部门职能。黑山县畜牧局改名为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突出对畜牧卫生的监督管理责任,由事业编制变成了政府的直属部门。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下设5个分工明确的部门,分别是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局、动物卫生检疫站、畜牧技术推广站和畜产品安全监察所。动物疾病控制中心主要负责防疫、抽血和监测;动物卫生监督局主要负责防疫监督和鸡蛋外运;动物卫生检疫站主要负责驻养殖场检疫;畜牧技术推广站主要负责推广畜禽养殖技术和审批建设养殖小区;畜产品安全监察所主要负责监管饲料、兽药和瘦肉精等。在乡镇一级,全县下设了11个镇级动物卫生监督所,每个动物卫生监督所管理2个乡镇。

  黑山县增加了预防禽流感的人员设置。从每个行政村招聘1名具有畜牧养殖和防疫知识的农民作为村防疫员,成为村防疫员需要参加正式的专业考试。全县现有300名村防员,工作性补贴由开始的1年2 000元增加至现在的1年6 000元。S村的村防疫员N也是养鸡户,现年50岁,拥有10多年养殖蛋鸡的经验。总之,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5个局级部门、11个镇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和300名村防员构成了应对禽流感的防疫控制体系。

  2.1.3 禽流感成为国家强制免疫类型。2005年禽流感疫情出现后,禽流感疫苗成为国家强制免疫类型。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要求农民定期为蛋鸡注射禽流感疫苗。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要求村防疫员定期记录疫苗使用量,用于监督农民的免疫行为。S村农民可以直接到所在Z镇的动物卫生监督所领取疫苗,也可以经由所在村防疫员N获得疫苗。

  2.1.4 发放官方免疫程序,村防疫员指导防疫过程。国家在向农民发放禽流感免费疫苗时,也随之发放官方免疫程序,指导农民的免疫行为。村防疫员是政府通过兽医专业知识考试招聘的本村农民,其掌握基本的蛋鸡养殖知识和防疫知识。因此,可以由村防疫员代表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指导和监督农民的养殖过程。S村防疫员N负责向养户发放免疫程序,协助养殖户防疫,帮助解决和反映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黑山县解除养殖封锁,农民开始重新养殖蛋鸡。在禽流感危机防疫控制阶段,面对国家力量自上而下的控制,农民作出寻求自治、市场和知识自主空间的努力。

  2.2.1 消极对待养殖小区的统一行为要求。S村有近40年的蛋鸡养殖历史,且农民养殖蛋鸡已经形成了固定习惯,不易改变。该村进入养殖小区的12户农民并没有完全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养殖,而是消极对待养殖小区的诸多规定,并没有执行统一养殖类型、全进全出、人禽分离等标准化养殖的基本要求。这导致养殖小区模式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农民之间组成互助组的形式,存在亲戚血缘关系或养殖场距离较近的几户农民往往能够组成一个互助组。互助组内的农民共同购买鸡雏、饲料和兽药,相互帮忙注射疫苗,共同运输鸡蛋,由此节省资金、时间和人力成本。互助组不是严格的正式组织,没有绝对的领导与从属关系,但成员会默认1名年龄较大、养殖经验丰富或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民作为决策者,协调互助组的运转。总之,互助组是依照S村农村社区的固有秩序和逻辑运转的,遵循农民之间相互协商的组织和决策过程。

  2.2.2 使用市场上的免疫程序和进口疫苗。随着兽药市场的完善,S村农民开始从孵化场、饲料商和兽药店获得免疫程序。在长期采用国家免费提供的禽流感疫苗进行防疫后,农民发现疫苗效果并不理想,试着放弃使用国家提供的免费疫苗,花费高价购买进口禽流感疫苗和进口注射器。

  2.2.3 构建民间知识权威。S村农民并不认同防疫员N的知识权威,构建起了民间知识权威[7]。农民不甘于完全被其知识左右,在长期的禽流感防疫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逐渐形成了民间非官方的经验集合,形成了民间知识权威。在S村,每位农民都可以自信地称自己为民间知识的权威代表。

  禽流感的防疫控制是长期过程,通过长期养殖行为,农民开始对禽流感形成个人经验的累积,并通过社区内的相互交流形成民间知识权威。

  禽流感危机应对中,在国家主导空间下,农民创造了自己的自主空间;在官方知识权威主导下,民间知识权威生成和强化。在危机的危害消除阶段,指向的是国家的短期强制倾向和农民的被动;在危机的防范控制阶段,指向的是国家自上而下主导和农民的自主空间寻求。在疫情治理阶段,禽流感疫情得以暂时消除;然而防疫控制阶段的防控成效却不甚乐观。主要表现在:养殖小区管理不善、农民瞒报发生大批死鸡现象、禽流感疫苗疗效下降、疑似禽流感疫情多次发生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单方面的自上而下的控制与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8-9],以及农民的民间知识权威与国家的官方知识权威的对立。

  [2] 蒋芳.浅析我国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业的影响及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0):25-26.

  [3] 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5] 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6] 农业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J].中国饲料,2011(24):1-9.

  [7]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86.

  2013年3~5月,随着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并致死亡事件的发生,恩施州家禽及其产品消费迅速下滑,家禽产业遭受重创。6月以后随着气温回升,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减少,家禽产业有所回升。为了促进恩施州家禽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证养殖户的效益和满足市民菜篮子的需要,笔者就恩施州家禽产业在后禽流感时代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家禽产业是一个投入小、见效快、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禽产品是市民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恩施州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将会进一步增加,家禽产业正好符合这种发展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家禽产品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家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家禽产业在恩施州还是弱势产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恩施州2012年出笼家禽1 108万羽,禽蛋产量27 318 t,产值5.08亿元仅占畜牧业产值的6.49%,家禽屠宰加工厂1家。家禽的养殖数量不及国内的一个大型养殖场,家禽业的产值不及一家大型企业。恩施州的禽产品自给水平低,禽分割产品基本上靠外进、消费旺季的禽蛋供应也主要靠外进。恩施州的家禽业存在对产业地位认识不足、标准化规模养殖不够、产业链条不长、产业服务不够和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太少太小等问题。因此,全州各级各部门都应该重视家禽产业发展,将家禽产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丰富市民菜篮子的重要品种来培植,把家禽这一小品种做成大产业。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湖北省有关扶持家禽产业生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用材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支持。建议建立家禽产业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的扶持机制,在禽流感易发时期出台一些针对性强的临时性扶持政策,同时为了家禽产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家禽产业发展基金。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科技研发中心的建设,为家禽业发展增加科技动力。重点建设一批种禽场,特别是要加强地方优良家禽品种(景阳鸡、恩施麻鸭)的保护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优质遗传资源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宜恩施州发展的新品种(系)。大力推广适宜恩施州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是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抓住新一轮菜篮子建设等政策机遇积极谋划大项目,在项目争取上下功夫,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业主更多的投资,着力解决制约家禽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

  一是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力度。按照“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建设一批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通过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促进恩施州家禽养殖上新台阶。二是加大地方特色品种发展力度。要充分利用恩施州生态优势,抢抓人们喜欢绿色产品的特点,大力发展景阳鸡养殖、恩施麻鸭养殖、土鸡养殖、土鸡蛋生产、原生态皮蛋盐蛋生产,积极向国内国际市场推销恩施州的绿色原生态优势。三是加大发展适宜恩施州家禽产业发展的专用饲料力度。四是加大家禽产品深加工力度。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加粗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稳定州县乡村四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逐步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二是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全面树立防重于治的动物疫病防控思想,加强规模养殖场封闭管理,加强疫病监测和免疫。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控制有效的疫情快速反应机制,依法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三是加大家禽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全面建立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制度,加强投入品监管、加强检疫监管、加强市场监管等重点环节。四是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引导,认真研判家禽产业走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家禽业相关信息。在禽流感易发季节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普及禽流感防控知识,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同时要大力宣传加工食用经检疫合格的禽产品是安全的,以避免“人得病家禽产业遭殃”的局面发生。五是加大生产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家禽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培育。

  国民经济整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畜禽防疫工作意义重大。搞好农村畜禽防疫,不仅是畜牧业自身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前提,更直接关系着肉、蛋、奶等基本食物的质量状况乃至人们的身体健康。近些年,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畜牧业发展迅速,畜禽防疫也日益受到重视,广大农村地区的畜禽防疫工作基本步入正轨。然而,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们尤其是农民缺乏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等因素,当前的农村畜禽防疫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不仅制约着农村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更给人们的食物质量安全乃至身体健康带来重大隐患。因此,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畜禽防疫工作的问题和难点,并找出与之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进程有了一定的进展,这给畜禽防疫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在农村,小规模饲养和分散饲养等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大大增加了农村畜禽防疫工作的难度。可从养殖者、防疫者和执法者三个方面阐述分析当前农村畜禽防疫工作存在的难点。

  在农村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小规模饲养和分散饲养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这些养殖户存在“重养轻防,重治轻防”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他们的科学知识尤其是防疫知识也较为缺乏,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农村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淡薄,甚至存在侥幸心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部分养殖户认为自家的畜禽是否进行防疫是完全由自己决定,防疫部门无权干涉;

  第二,部分养殖户预见不到重大疫情发生的危害,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疫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这里,不防疫也没关系,反而可以省下一笔防疫费用;

  第三,部分养殖户因为疫苗费、手续费或是害怕防疫过程可能出现交叉感染等问题,对防疫工作有排斥和抵触情绪,甚至自充兽医给自家养的畜禽进行防疫;

  第四,盲目引种导致异地畜禽病源的进入,另外,随意抛埋病死动物尸体甚至宰卖病死畜禽也给防疫工作带来重大隐患。

  首先,乡村两级的防疫机构缺乏必要的监测、检测仪器和设备,疫情监测、诊断技术手段较为落后,无法及时有效确定病原,对于突发疫情更是难以应对;

  其次,由于防疫经费投入不足,防疫人员特别是村级防疫员的待遇薪酬普遍较低,导致防疫力量薄弱、人员队伍残缺不全,有些防疫机构甚至只保留一名兽医人员以应付上级检查;

  再次,经费的缺乏也严重影响到防疫工作的人才建设,不少已毕业的大中专生正是因为待遇和社会地位问题不愿到农村基层防疫机构工作,导致农村基层防疫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严重阻碍了农村畜禽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对防疫工作的监管不到位,对于散户养殖拒绝防疫、规模养殖自我防疫等现象不重视;二是对于养殖户随意抛埋病死动物尸体、宰卖病死畜禽以及私屠滥宰等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执法、处罚的力度不够;三是对于售卖兽药行为的执法、处罚的力度也较弱。

  面对当前农村畜禽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切实提高农村畜禽的防疫效果,以保证农村畜禽养殖业乃至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农村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畜禽防疫工作的正常展开,也大大降低了防疫效率和效果。对此,应当加大防疫宣传力度,可通过农村广播、电视、张贴防疫宣传画、开展防疫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切实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爆发疫情的严重危害性;同时,还应加强相关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养殖户认识到拒绝防疫、自我防疫等行为的后果的严重性,从而促使农村养殖户自觉、主动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和防疫机构做好畜禽防疫工作,提高防疫效率、效果,形成一个良性的畜禽防疫局面。

  防疫队伍和人员是畜禽防疫工作的重要主体,必须完善农村基层防疫体系以及防疫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乡村两级的防疫机构。同时,作为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各级政府应将畜禽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之中,并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用来完善、更新畜禽疫情监测、检测仪器和设备,提高疫情监测、诊断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用来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薪酬待遇,吸引高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的防疫人才参与基层畜禽防疫工作,以保证防疫工作的高质高效。

  另外,还应当拨出专项资金,针对农村养殖户,定期开展关于防疫知识、科学饲养知识等的系列讲座;针对基层防疫人员,邀请高水平专家定期举行关于防疫技术、疫情监测和诊断技术、合理使用先进仪器和设备等的培训班,从而迅速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基层防疫队伍。

  相关法律法规是开展防疫工作、有效监督执法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农村畜禽防疫实际情况增设相应的处罚条款并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还应加强监管,提升监督执法力度:如对于不定点屠宰,而是私屠滥宰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坚决打击和取缔私屠滥宰和小刀手,严格落实畜禽定点屠宰制度;对于随意抛埋病死动物尸体、宰卖病死畜禽的行为,严惩不贷,坚决杜绝病畜禽产品上市;对于制贩假冒伪劣兽药的行为,严厉打击,并加大兽药市场的执法巡视力度,规范兽药的流通经营秩序,促使兽药经营尽快法制化。

  此外,还应依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免疫标识和防疫合格证使用的监管工作,严格实行集中检疫制度,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查处力度,务必确保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的严格进行,对于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一律不予出具检疫证明,对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一律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

  近年来,新平县在市场经济推动和科学养殖技术带动下,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畜禽适度规模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但随着地区间畜禽及畜产品产品交易频繁,种畜禽引入检疫监管难,养殖环境净化不彻底,动物免疫空白点存在,场地消毒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总体养殖水平不高,生物隔离措施难落实,使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依然存在,畜禽疫病死亡和非疫病死亡时有发生,且呈上升之态势,如何规范处置病死畜禽,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多年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多次参与该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与同行交流。

  新平县辖2街道4镇6乡,人口为274 00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21 449人。全县有猪存栏100~299头的有131户,300~399头的18户、400~499头的有12户、500头以上的有15户;鸡、鸭存栏800只以上的有84户;羊存栏30~49只的有517户,50~99只的有647簟100~199只的有181户、200只以上的有63户;牛存栏50~99头的43户,100~199头的5户、200~299头的1户、300头以上的1户。2016年1~9月,完成肥猪出栏36.68万头、生猪存栏32.47万头;完成肉牛出栏3.29万头、存栏9.95万头;完成肉羊出栏6.58万只、存栏11.59万只;完成家禽出笼389.94万只,预计完成畜牧业现价产值8.56亿元。

  目前新平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现状是在养殖密集乡(镇)没有组建无害化处理专业机构,无害化处理建设滞后,缺少焚烧炉、密封化尸池、固定处理场地、无害化处理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和经费保证,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规范,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大。

  畜禽良种化水平高,但养殖管理技术落后,动物疫病错综复杂,规模养殖发展缓慢,散养方式依然是养殖业的主流,先进养殖技术难以与养殖生产相对接,畜禽养殖过程全进全出、免疫、检疫、隔离、消毒等防疫技术措施难落实,使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存在,畜禽死亡率升高,无害化处理数量增多,工作量加大。

  政府部门每年都组织春秋两次猪瘟、牲畜W病、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禽流感等疫苗高密度免疫,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然而畜产品流通活跃,病毒变异加快,各地检疫监督不尽相同,输入性动物监督管理难,疫病随时有可能发生,新生仔畜及漏免疫畜禽处于未免疫保护状态,动物诊疗整体水平不高,家畜常规病死亡也时有发生,畜禽无害化处理任务重。

  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农村畜禽死亡时有发生,养殖户一是将病死畜禽乱扔在村外的沟、河、坝塘等处,犬只随意啃食畜禽尸首,造成环境污染和病原扩散;二是将病死畜禽剥食,使人畜共患病发病机率增高,危害人体健康;三是被不法之徒收购加工后流入市场,危及动物性食品安全。

  在严格处理不法商贩收购、加工、销售、转移、运输病死畜禽违法行为时,涉及公安、食药、工商、动物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但各部门间缺少工作联动机制,难以形成综合执法合力,使进入流通环节的病死畜禽危害加大。

  建议县级人民政府继续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列入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民生实事工程来抓,突出处理设施建设,强化运行监督,通过业务部门组织畜禽养殖现状调研、疫病发生风险评估,畜禽死亡率及处理措情况核查,综合撰写出《新平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施意见》,并建议上级部门组织实施,从总体上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为,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任务。

  3.2 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免疫密度和各项综合防控措施落实,降低疫病发生率,减少畜禽死亡

  在农村散养殖户中全面组织实施好整村推进防疫模式和生猪“321”免疫新技术,牛羊W病免疫密度达应免数的100%,小反刍兽疫适时补免疫,禽流感免疫率达100%,春秋两季防疫不留死角和空白村、空白户,使畜禽常年处于免疫保护有效状态,规模养殖户坚持程序免疫和全进全出制度,并强化“免、检、监、测、”和“早、快、严、小”处置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减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负担。

  继续推行普及猪、牛、羊、禽科学养殖技术,在畜禽品种及养殖场地选择、养殖设施配置、防疫措施及生物隔离区规划方面,要全面规范具体,方便日常畜禽生产及疫病防控,着重落实好防疫、监测、检测、消毒、病畜隔离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规模养殖场安全生产,降低畜禽死亡率。

  整合相关行政执法力量,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意识和制度建设,对乱丢、乱抛病死动物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对乱丢、随意处置、经营加工、转移、运输病死动物的养殖户或从业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把养殖户的理赔申请与病死动物申报有机结合,保险公司凭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单进行理赔,没有取得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证明的,一律不予赔偿。

  各乡(镇)、村都设立病死动物举报电话,落实电线 h畅通。同时,建立镇、村防疫员队伍,加强防疫员培训,充分发挥防疫员的作用,长期对其所辖范围实施监管。

  在养殖密集村组、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议设置相应的密封无害化处理池,把无害化处理列入村规民约,让村民相互监督,保证无害化处理实施,同时也可规划出适宜的场地作为深埋处理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发展有了新的气象,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各种肉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是的农村的畜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我国农村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改革,畜牧业管理工程中的一些缺陷不断暴露出来,因此我对目前农村畜牧业进行优化改革,使得我国的农村畜牧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农村畜牧养殖也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证动物的营养补充、科学进行饲养管理、引进高质量品种、进行有效病害预防等。以上环节的高质量完成是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一旦在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农村畜牧养殖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畜禽品种的引进工作决定了畜牧业养殖是否能够成功,但是对于一些基层的养猪场来说,其引进的畜禽良种操作过程中非常不科学规范。而种猪的质量决定了猪群的生产效益以及生产的性能,而有部分养殖户为了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为了节省一点成本,就到周围一些不正规的地方购买畜禽种,造成了畜禽的品种很劣质,因为这些地方的整体卫生环境很差并且伴随着防疫不过关等等问题。长期以往,会导致整个的养猪场生产效益低下,导致最后的倒闭关门。还有部分养殖主从一些小商小贩的手中购买畜禽种,不仅存在卫生不过关的问题,而且会存在许多的疫病。举例来说,养鸡场的场主,在购买回鸡苗后,会发现鸡的成活率不高,而且很容易患病,死亡率也比较高,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概率,更为严重的是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家禽在生长的过程中根据阶段的不同,对于营养的需求量和种类都不相同,在家禽生长的重要阶段,一定要及时补充营养,并且保证营养量足种类多。但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场主往往为了节省成本,只喂养家禽一些农村本地生长农作物。而不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计划,这导致家禽对大米、小麦等农作物当中的营养吸收不足,导致家禽的生长状况不理想,并且粮食大量的被浪费掉。营养的欠缺是目前农村畜牧养殖管理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导致了家禽极其容易生病,甚至造成瘟疫,给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造成阻碍。

  养殖场的管理模式十分落后,家禽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养殖场的建造结构不合理导致养殖场内冬天多余寒冷,夏天过于炎热,许多家禽因为温度的原因生病甚至死亡。此外养殖场内部通风和光照普遍不好,除了容易产生病害以外,还会影响到家禽的繁殖。比如,养殖场内如果没有足够的温度和光照,就会导致母鸡的产蛋量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

  养殖场的畜禽安全问题是一大主要面临的问题,动物的防疫病工作也比较复杂繁重,对于基层畜牧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关,因为大部分的养殖场在技术以及资金方面受到限制,再加上免疫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在免疫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因此很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手段,导致养殖场的部分经济丧失。

  农村的养殖场内工作人员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有限,这使得日常的管理工作不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同时对于突发事件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家禽死亡,养殖业受损。

  为了保证畜禽的品种的质量能够过关,作为一名合格的养殖场主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真且积极的开展对动物的性能测定,对其选种的工作要高度重视并且辅以科学的操作手段;第二,引进的品种需要从非疫区引进,对其进行严密的检查,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看是否发生过疫病的情况;第三,可以聘请有专业知识或者经验丰富的养殖场主或者相关的动物专家对其进行仔细的把关,在引进相关动物品种后,对其幼苗进行一系列的消毒活动。

  养殖场主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库,学会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转变创新的管理观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让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防疫工作是现阶段对于养殖场来说是否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每个养殖场在养殖的过程中都应该建立适合自己的消毒工作以及动物的免疫程序,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这样能够保障家禽健康生长,从而保障养殖场效益。

  养殖场工作人员是整个养殖流程的具体实施者,其技术水准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养殖场养殖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要为工作人员学习新的养殖技术提供渠道,鼓励其不断加强自我完善,使得他们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疫情。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村基层,面向广大养殖户进行专题讲座,对有技术疑问的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介绍推广成功的养殖经验,使得养殖户的整体技术水平能够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农村畜牧业养殖管理是一项十分有难度的工作,养殖场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具体管理措施,从而保障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保障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感不断提升,这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利澳注册

栏目分类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利澳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