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畜禽养殖新技术精选(九篇)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6-28 00:11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禽养殖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个国家人均对畜禽产品的消耗量,被看作是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为满足人民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畜禽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我国目前养殖业发展的主流。然而,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我国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过程中没能做到全面推广“干清粪”及“雨污分流”新工艺和要求,随之带来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方式的多样性,排放方式种类有干粪类、湿粪类和污水类等,使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对人、畜健康造成了影响,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显突出。据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在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氨氮总量分别为1268.26万吨和71.73万吨,占整个农业源排放COD、氨氮总量的95.8%和78.1%,在全国排放COD、氨氮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41.9%和41.5%。我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1月1日起已经正式施行,如何有效解决好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这一矛盾,笔者通过对长期实际工作的总结认为:要就畜禽养殖业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方式采取不同的有效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才能达到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要求,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畜禽养殖业以干粪形式排放污染物的方式称为干粪类排放方式。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有三种途径形成干粪类排放方式:一是采取“干清粪”工艺清理分离出来的畜禽干粪;二是通过对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湿粪采用筛滤、离心、过滤、浮除、沉降、沉淀、絮凝等固液分离技术进行处理后清理分离出来的畜禽干粪;三是通过对养殖场污水处理后所产生的粪渣。

  本文将畜禽养殖业以湿粪形式排放污染物的方式称为湿粪类排放方式。目前,畜禽养殖业湿粪类排放污染物方式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水冲粪湿法清粪工艺产生畜禽湿粪;另一种是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产生畜禽湿粪。

  本文将畜禽养殖业以污水形式排放污染物的方式称为污水类排放方式。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水类排放污染物方式源于三种途径:一是来源于采用水冲粪清粪工艺的畜禽养殖业直接排放含畜禽粪的污水;二是来源于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通过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固液分离处理之后含畜禽尿粪的污水;三是来源于养殖场冲洗畜禽室舍的污水。

  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干粪、湿粪及污水中都含有大量污染物,如BOD5、CODCr、氨氮、磷、重金属,还有残留的兽药以及大量的病原体等,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体、大气、土壤的严重污染,因为,一是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含病原体多的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过多的有机物质进入水体后,其有机物分解将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发臭,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过多的氮和磷还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二是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染物在厌氧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NH3、H2S等恶臭气体,这些恶臭气体将影响和危害畜禽养殖人员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三是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中含有过多的氮、磷、钾等养分,未经处理就直接、连续、过量施用,会给土壤及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使农作物减产、推迟农作物成熟期、影响后续农作物的种植等,所以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对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科学的处理。

  根据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干粪类污染物中含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实际情况,怎样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是笔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外对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干粪类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已有非常成熟的工艺。例如:位于新余市的江西一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0000m2标准化蛋鸡养殖场2014年底建成,其干粪类污染物经过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处理工艺技术的实施运行效果非常成功。其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江西一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0000m2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产生的鸡粪采用自动清粪机设备,干粪清理自动化,鸡舍清理出的鸡粪由专用车辆运至有机肥厂进行处理,鸡粪在运送至堆肥厂后,与锯末和秸秆等填充料进行一定比例的预混,其中鸡粪75%、填充料25%,同时加入少量的发酵液,之后进行自动化的翻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发酵堆肥处理。产生的有机肥一部分就近出售至珊娜果园农用处理,其余出售给市内农业种殖业,环境及经济效益明显。

  无论采用什么综合措施进行处理畜禽养殖场湿粪类污染物,都必须首先进行固液分离。采用筛网式、卧式离心机、压滤机等设备处理都可以完成湿粪类污染物的固液分离,固液分离之后的干粪采用前面2.1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达到“资源化利用”目的;固液分离之后的废水可采用“厌氧+氧化塘处理技术”和“厌氧+好氧池处理技术”两种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处理。

  根据目前国内外畜禽养殖场污水成熟的处理技术来看,处理工艺的前端工序都必须进行固液分离。采用筛网式、卧式离心机、压滤机等设备处理都可以完成废水的固液分离工作,固液分离之后的粪渣采用前面2.1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同前面2.2一样,固液分离之后的废水可采用下列两种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处理:

  2.3.1 厌氧+氧化塘处理技术。厌氧处理具有造价低、占地少、能量需求低的特点,还可以产生沼气,而且处理过程不需要氧,不受传氧能力的限制等,因而对有机物具有较高的负荷潜力,能使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有机物部分得到降解。厌氧常用的方法有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厌氧接触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升流式固体反应器等。

  氧化塘处理法是利用天然水体、土壤和生物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综合作用来净化污水。这类方法投资省、工艺简单、动力消耗少,但净化功能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氧化塘处理法是自然处理法的一种主要模式。厌氧+氧化塘处理技术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的具体工艺流程见图2:

  2.3.2 厌氧+好氧池处理技术。好氧池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细胞。在好氧池中处理污水,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最终可被完全氧化为简单的无机物。

  以上两种处理技术都采用了厌氧工艺,因为从治理技术来看,要在实现去除CODCr、BOD5的同时,还要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不可缺少厌氧工艺。

  为了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制定畜禽养殖发展及污染防治规划,合理划定禁、限、可养区,限期对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清退,不得新建任何形式的畜禽养殖场;对限、可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落实以村委为单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新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先征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同意,然后向畜牧兽医、土地规划、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方可建设,对未批先建且对环境影响较大、投诉较多的养殖企业,应从重从严处罚,让各养殖业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

  积极使“干清粪”及“雨污分流”工艺技术在规模化养殖场得到全面推广,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要求养殖场建设雨污分流管道、粪渣储存场及污水处理设施,鼓励对粪渣、污水进行农业利用或污水达标排放。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各养殖业主了解未合理处置的畜禽养殖粪污对环境的影响,明确各养殖业主为第一治污责任人;二是各级政府负责各辖区内的环境质量,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或依靠大型养殖企业或引进社会资金,在密集散养区建设集中式粪污沼气工程或有机肥加工厂;三是地方政府要常年设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通过合格验收达标排放的养殖场或研发出投资少、易操作的适合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技术;四是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对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及使用有机肥的种植者给予奖励。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细化部门工作职责,严格考核机制,把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制定统一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明确养殖承载力、农田施用量、畜禽粪污储存等主要指标;三是实行网格化监督管理,将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落实到以村委为单位的监督管理网格。

  总之,只要结合实际,运用技术、法制、行政、政策等手段,通过节能减排与末端处理相结合,大力推行“干清粪”及“干湿分离与雨污分流”的清洁化生产方式和生态化养殖技术,就能有效地解决好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的之间的矛盾,实现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的目标,从而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2] 李涛.浅析畜禽养殖业废水现状及治理技术[J].科技资讯,2013,(18).

  [3] 张安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刻不容缓[J].湖南农业科学,2012,(24).

  [4] 陈蕊,张怀友,等.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报,2006,(25).

  [5] 金书秦,韩冬梅,王莉,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美国经验[J].环境保护,2013,41(2).

  [6] 程振煌,梁业林.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J].当代畜牧,2009,(1).

  [7] 中国肉业网.两部委:“十二五”将重点治理畜禽养殖污染.http://.

  [8] 包丽君,李霞,朱疆,等.畜禽养殖污染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2013,39(1).

  [9] 张金鹏,彭道和,李庆华,等.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湖北畜牧兽医,2011,(7).

  [10] 李远.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不容忽视[J].环境经济杂志,2007,(Z1).

  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几个方面。畜禽养殖场污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物质。养殖场废水一方面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使水中NO2-、NO3-浓度升高,人若长期或大量饮用,可能会诱发癌症[1]。研究认为,养殖业污染是导致水源氮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2]。此外,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也是养殖场污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畜禽养殖中大气污染源主要是CO2、CH4、NH3、H2S等气体,它们主要来源于畜禽饲料中氨的转换及畜禽粪尿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气CO2、CH4能加重温室效应,NH3、H2S可以引起环境酸化。并且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严重影响了动物和居民的健康[3]。畜禽养殖业中大量添加剂如Cu、Zn、Fe、As的使用,导致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4~5]。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累积,影响到土壤中各有机物的代谢,破坏土壤平衡,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及农产品的安全性,进而危害人类健康[6~8]。目前,畜禽废弃物已成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面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严峻形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农业源污染纳入了减排范围,核算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2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423.7万吨。其中,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53.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7.6%,是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3.4倍。氨氮排放总量253.6万吨。其中,农业源氨氮排放量80.6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31.8%,是工业氨氮排放量的3.1倍。而畜禽养殖业污染又占农业源污染的95%以上。因此,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排污之首,其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了城镇生活与工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之和。

  我国畜禽养殖业缺乏相关的引导和规划,大部分养殖场都是自由发展,普遍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如固定的防雨、防渗粪便堆放场和污水、尿液储存池。固体粪便堆放在露天场地,且无防渗措施;污水、尿液储存在无防渗措施的储液池中。在降雨过程中,畜禽粪便及尿液中的氮、磷、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及地下渗漏的方式发生转移,导致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周边及地下水体。

  由于传统养殖习惯,大部分老养殖场内部的环境管理比较粗放,加之畜禽养殖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效益波动较大。因此,畜禽养殖单位主动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而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推进工作存在较大的阻力,进展缓慢。

  随着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不断加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等。目前,最新的法律法规是国务院于2013年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这是我国首部国家层面上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此条例将激励我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引导畜禽养殖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之路。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目前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以增加其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才能有效应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受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养殖单位缺乏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的意识。建场时只考虑养殖,没有考虑养殖废弃物的储存、处理及利用的问题,粪便随意堆放、污水、尿液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政府的要求能拖即拖。因此,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推动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

  畜禽养殖沼气工程是以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其中的高分子碳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9]。沼气工程是集污水处理、沼气生产和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通过沼气工程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产生了新型能源-沼气。沼气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可以用作照明、炊事或生产用能,以减少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的消耗[10]。目前,沼气技术在我国已经非常成熟,养殖场可以根据自己的养殖规模建设相应大小、相应种类的沼气池,并配备相应面积的沼渣、沼液消纳土地,使养殖场的污染物达到零排放。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绿色产能技术[11~12]。该技术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清洁无污染等优势。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尚处于起步阶段,燃料电池功率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研究非贵金属催化剂、阴阳极材料的优化、质子交换膜的改善、微生物的筛选和培育、生物膜固化技术等,可以突破燃料电池发展的瓶颈,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南开大学的金涛通过对阴阳极材料修饰改性,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该技术处理畜禽废水迄今为止最高的功率密度[13]。随着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及推广,畜禽养殖废水不仅得到了处理,而且产生了新的能源-电能,同时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实现了双赢。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农业生产中需要的宝贵资源。我国传统农业的施肥方式是简单的堆肥后还田,或者是直接还田。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和虫卵,还田后对农作物及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最具有市场前景的是生物有机肥法。生物有机肥是畜禽粪便经生物肥菌种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能够调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生物有机肥法是一种集处理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于一体的生物方法。这种方法处理粪便的优点在于最终产物无毒无味,且干燥,易包装、使用,而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14]。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重金属,而目前缺乏有效的去除重金属的方法,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大量使用易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因此,生物有机肥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随着国家对有机肥生产、使用等税收、补贴政策的推广,有机肥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生物有机肥产业将会进一步得到推广。

  研究证明,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粗脂肪和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经过加工处理可成为较好的饲料资源[15]。但由于畜禽粪便作饲料存在能量低,矿物质含量较高等营养不平衡,此外,畜禽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大部分残留在粪便中,粪便再作为饲料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超标甚至中毒的问题[16],所以目前发达国家已不主张使用畜禽粪便作饲料[17]。

  针对地方环境特点,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根据养殖业规模、养殖废弃物的特点决定地方种植业结构。通过农牧结合,以农养牧的方式来解决养殖业污染,使养殖业废弃物充分得到资源化利用。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专业户程度不高,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12》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生猪规模化(年出栏≥500头)养殖场(小区)户数为23.7806万户,非规模化养殖户数为5763.6539万户,占总养殖户数的99.6%。畜禽养殖散养化程度较高,给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理带来了不便。因此,积极鼓励、引导家庭养殖户向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转变,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走清洁、生态养殖之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没有足够的土地来消纳养殖废弃物,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规模化养殖单位建立废弃物综合治理设施,如:沼气池、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有机肥厂等处理设施。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污染防治设施齐全、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规范的示范企业,以带动周围区域畜禽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养殖废弃物转换成能源及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缓解了能源危机。

  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栏、培训班等方式,大力宣传和推广畜禽养殖污染的科普知识和防治技术。让人们了解并熟悉养殖业可能造成的各种环境污染及危害,掌握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以加强养殖单位污染防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激发养殖户的治污紧迫感和责任心,变要我治污为我要治污[18]。

  虽然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畜禽粪便中部分重金属超标,要加强重金属钝化技术研究,确保安全后,粪便才能制作肥料或饲料[19]。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畜禽废水的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推广与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根据自身环境和养殖特点,深入开展研究适合本地区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及利用核心技术。这也是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关键之路。

  畜禽养殖技术,直接关系着养殖业的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惠民、惠牧政策力度的同时,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全力发挥积极作用,各地畜禽养殖数量、养殖规模和养殖质量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禽养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基层少数地方在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尚未得到真正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区域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基层了解到,少数地方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没有很好地结合畜禽养殖的特点特色,一般都集中在春季或农事相对闲少的冬季,并时常与“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相结合,“一阵风”、短行为的表现较为突出,致使一些畜禽养殖者怀疑技术培训是在“作秀”或走过场。

  少数地方的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仍然是全县集中或以乡镇为单位,采取拉横幅、贴标语营造培训氛围,现场发放一些技术资料,然后请专家或者技术人员进行“填鸭式”授课。对于此种“老套”的培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的“80后”“90后”养殖者一般难于接受,甚至比较反感。

  从基层畜禽养殖技术的培训课上了解到,专家或者技术人员授课内容一般是基础概念、基本常识,占据了大量篇幅和大量时间,广大养殖者真正需要了解或掌握的饲养新理念、管理新模式、防疫新动向等没有时间去讲授。有的专家教授或者技术人员甚至倚老卖老,未准备新的相关知识,拿的讲义是陈年旧稿或者滥竽充数。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养殖者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培训工作中,较短的时间既传授了猪、牛、羊、禽饲养知识,还传授了疫病防治等诸多知识,培训对象往往是不知道培训的重点,越越迷糊,及时消化和运用就更是不可能。如此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培训目标最终难以较好地实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畜禽养殖大场(大户)和广大散养户对养殖技术培训的需求,无论是时间、内容,还是师资等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故此,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才能满足广大养殖者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时间就是金钱。从事畜禽养殖具体工作或者管理工作的人员都知晓,畜禽养殖业没有节假日,养殖者365 d必须天天出勤,否则,畜禽就会“断顿”挨饿、不利于生长。故此,对于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时间的选定,要充分考虑养殖业的规律性和具体实际,多听取养殖者的意见建议。笔者建议减少所谓的“淡季”或“春季”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养殖者忙完一天饲养管理后的晚上,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方便广大养殖者参与培训。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是要进出互补。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既可以采取“走出去”,让培训对象参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或大专院校的短期培训班学习。也可以采取“请进来”,请专家教授到县、到养殖单位集中统一授课,从而达到“进出互补”学习效果。二是要内外兼顾。可采取组织培训对象参观区域内优秀养殖单位与学习区域外先进养殖单位好做法、好经验的方式,实现取长补短、全面进步。三是要现场培训。把培训地点放到畜禽养殖场,专家教授或技术人员到现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面对面”、“手把手”地传帮带,增强畜禽养殖者的动手能力。

  弈棋落子,首重布局。一是要重视基础。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培训要突出畜禽养殖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特别是要强化“新”养殖者的基础知识培训,打牢创业、富业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满足当下。专家或技术人员应接“地气”,务实地深入基层进行广泛调研,摸清弄明养殖者当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其现实需要解难答疑。三是要拓宽视野。要通过宣讲外地先进经验、典型作法等事迹,积极拓宽养殖者的发展视野,提升其科学养殖素养。

  养殖技术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困难多,要求高。一是要强化培训组织领导。各地应结合区域实际,组建培训机构和领导班子,带队伍、强管理、促培训。二是要强化培训师资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培训业绩。师资既要有专业大专院校的“名人”“大家”和优秀的基层技术人员,还应有养殖者极为熟悉的“土专家”“小能人”。三是要强化培训对象管理。应指定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培训对象的日常管理,确保参训率、合格率均达到100%,培训内容能真正深入人之心、践于行。

  畜禽养殖场对外界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粪尿、污水、有害气体等。这些污染物对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地下水造成污染,土壤富营养化,破坏当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恶化。

  1.1污染水体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可接近100g/L,细菌总数可达104~105个/mL数量级)。高浓度的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此外,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会严重污染地下水,降低水的含氧量;水质中有毒物质增多时可使水体发黑发臭,无法饮用。

  1.2污染土壤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及污水过量施用于农田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结构;畜禽粪尿、污水过量施用还可使农作物徒长、倒伏,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1.3污染空气畜禽养殖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臭粪素、酚类等有毒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据畜禽舍内采样测定,小型养殖户因规模小、饲养密度低,舍内氨气浓度一般为6~35μg/m3,而中大规模猪场因饲养密度高,舍内氨气的浓度高达150~500μg/m3,同时含有大量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通过扩散作用污染猪场周围空气。

  一般来说,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容易被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并随之得到治理,而养殖业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往往被忽视;且畜禽养殖业是典型的高风险弱质产业,受各种因素(如市场价格波动、疫病、天气等)影响较大,尤其是小规模的养殖户,资本积累能力差,几乎没有能力进行污染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无法有效实施。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法规支持。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条例,是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行政执法的依据,但这两个文件所规定的执法对象经营规模过高,对于低于这个经营规模的畜禽养殖污染就没有执法依据;环保部门按照单户的养殖规模进行执法,但其难以随时掌握养殖场(户)的养殖规模。因此,这两个文件实际上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不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9号令)的精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促进宿州市畜禽养殖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宿州市政府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11年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市农委、市环保局制定了《宿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方案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治理难度大,为此宿州市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农业(畜牧)、环保、财政、监察、发改、科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共同抓好畜禽污染物减排治理工作。为加强对农业环保工作的领导,落实市政府与市农委签订的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完成总量减排的目标任务,市农委成立了以刘文利主任为组长的宿州市农业环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建立起工作机制。为完成宿州市2011年规模养殖业总量减排的目标任务,该市于2011年4月13日组织各县区畜牧兽医局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各县区环保局负责农业污染普查的人员、市农委有关科室、市环保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宿州市2011年农业环保重点工作会议,贯彻学习《宿州市环境保护工作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统计分析、汇总规模养殖业有关数据,安排部署了规模养殖企业环保重点工作。

  3.2突出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减排项目实施工作为统筹畜禽规模规模化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宿州市农委多次组织专家,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分类治理”的养殖污染防控思路,探索出以下几种符合实际、可操作的生态畜牧发展之路,为宿州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2.1大力推广沼气工程,坚持综合利用,减轻畜禽养殖污染目前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主要采取沼气池厌氧发酵、回收沼气的初步治理办法。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少量粪便随废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回收利用,沼液、沼渣进行生化处理或进入氧化塘、调节池后最终返回农田、菜地、果园等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牧、鱼牧、果牧相结合的牧-沼-果、牧-沼-鱼、牧-沼-菜等种养模式,实现有机营养物质的多层次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目前宿州市已经建设户用沼气池3280口,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全市共建设农村沼气项目4.678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每年产沼气1708.80万立方米,相当于1.172万吨标准煤,为农民增收节支四千多万元,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因地制宜推广北方“四位一体”和南方“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3.2.2以发酵床养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宿州市集中扶持泗县慧川养殖公司、向阳养殖合作社、绿叶养殖公司、四山养殖公司、天宇养殖公司和埇桥区段广峰养猪场、三益猪业专业合作社、赵团结养猪场、灰古富民养猪场等15家规模养殖场开展“生态环保发酵床”零排放的养殖技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粪污利用方向,分别选择“发酵床养猪技术”、“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即改水冲地面粪污为人工清理干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粪便与尿液分离,雨污分离—雨水和污水分离;将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入牧场进行再利用)、“畜禽固体粪便处理与利用技术”等合理的技术路线,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3.2.3加大力度改进畜禽养殖方式对小型养殖企业和农村散养户,采取种养结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办法,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开、饮污分离的治理要求进行基建改造,减少排污量,进行综合治理和利用;大力开展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农业畜牧和环保部门积极配合各乡镇政府,根据确定的各乡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共同组织小区区域划定,集中搞好水、电、路和粪便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小区内新增的畜禽养殖企业,严格小区准入关,实施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各县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指导,提出养殖方式、治污方法、综合利用等指导意见。对实施零排放技术改造的养殖企业,各县区给予资金扶持。

  3.3强化监督检查,加强目标考核为了解各地农业环保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完成2011年规模养殖企业减排项目计划,宿州市农委、市环保局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16日到泗县、灵璧县开展规模养殖企业污染物减排调研工作。市农委、市环保局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管,确保限期治理工作“责任落实、时间落实、措施落实、投入落实、监管落实”,同时强化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宜的畜禽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式,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做到畜禽养殖场建设与污染治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3.4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的宣传力度宿州市政府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的宣传力度。一是把畜禽污染物治理技术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二是通过新闻媒体、科技人员入户指导、帮助养殖户算对比账等形式,开展环保养殖和畜禽排泄污染物治理的宣传工作,使减排畜禽污染物、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广大养殖户的自觉行动。三是组织开展畜禽污染物减排工作的交流会和研讨会,部署减排工作,推广先进经验。

  4.1加大宣传力度畜禽养殖污染涉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的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的参与和关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武胜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组织领导,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活动的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技术专家组细分为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和草食牲畜养殖三个小组,主要职责是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技术支撑、协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

  1.2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生产按照“六化”推进。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实现生产规范化;健全防疫制度,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有效处理畜禽粪污,达到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依法对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投入使用实施有效期监管,实现监管常态化。

  1.3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07年开始,到 2011 年全县利用中央投资,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共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小区)57 个。2010 年起,全县启动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11 年,根据省上有关要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2011年现代畜牧业优质生猪养殖示范点建设的通知》。按养殖内容制定全县统一的评审打分细则,组织专家组开展初步筛选、技术培训、创建指导和验收评审等工作,及时高效地建成了12个圈舍面积 800 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验收后由县政府补助每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5 万元,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树立了学习榜样,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成效。

  1.4探索畜牧业发展新机制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公司+专合组织+养殖农户(场)”的运作模式,实施“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经营方式,运用寄养、托养、订单养殖等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鼓励引导养殖业户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兴办各类畜牧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养殖业户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5.2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畜-沼-果草”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达到治污成本最低,治污效果最佳的目的。

  1.5.3 计划在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有机肥厂),收集养殖场粪便运送到一个中心,利用生产工艺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1.5.4对广安天兆白坪种猪场等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主要采取建立污水处理站进行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1.5.5 落实好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利用沼气发电项目等方式集中进行粪污处理,提高集约化处理和利用能力。

  2.1投入不足,发展受限 标准化规模养殖占用资金较大,各级部门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不具体,投入较少,没有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畜牧业发展投入机制。金融机构对现代畜牧业扶持贷款额度小、周期短且条件严格,养殖户和企业融资难度大,缺乏引种和购买养殖设施设备资金,从而制约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

  2.2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加强目前,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尚未聘用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及疫病观察员,影响到日常的疫病诊断、服务指导和疫情信息的发现、上报、处置等工作。技术人员知识普遍老化,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能力差。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少,工作难度较大,正常工作难以开展。部分基层技术人员竞争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服务范围窄“,轻防重治”、无法提供管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个别养殖场不能达到防疫制度化和监管常态化。

  2.3养殖用地缺乏 近年来,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大,城市化、城镇化用地急剧增加,招商引资项目增多,总耕地面积有限,导致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紧缺,一些养殖项目因无法解决用地而不能得以实施,不利于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2.4环保意识薄弱 由于养殖场建环保设施投入大,而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业主环保意识不强不愿投入,致使一些养殖场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不能达到粪污处理无害化,同时引发社会问题,阻碍了发展。

  3.1强化政策扶持 抓住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武胜县已有的基础优势,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的长效推进机制,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在规模养殖场优化品种、专合组织建设、技术推广、环境污染治理、争创品牌、畜产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土地、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在推进基本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行畜禽全面政策性保险,拓宽保险覆盖范围,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3.2.1 着力动物免疫。认真做好畜禽春、夏、秋三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工作,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达到 100%,彻底控制和消灭疫病。

  3.2.2着力检疫监督。做好产地、屠宰、市场、运输等环节的检疫监督,引导业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确保畜产品无疫病、无药残、无公害。3.2.3 着力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控制疫源流动,提高预警能力。

  3.2.4 着力完善应急机制。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变化特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组建应急队伍,提高快速应急反应能力,构筑起畜牧业发展的安全屏障。

  3.2.5着力投入品监管。组织执法人员,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对饲料、兽药市场的整顿,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饲料及兽药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养殖户利益和畜产品安全。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进饲养设施现代化、养殖品种良种化、生产管理标准化、质量监管全程化、生态环境友好化、市场经营产业化,加快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建设步伐。具体目标是:年,在全市新发展(含改扩建和技改)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50处以上,其中,新建30处。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主要形式。新发展的标准化养殖场区,以奶牛、肉鸡、生猪、蛋鸡、肉牛、肉羊等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现有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通过配套完善生产设施设备,推广统一的专用品种、统一的技术规程、统一的质量标准等技术改造升级为标准化养殖场区;新建设的养殖基地要符合当前畜牧业发展方向,高标准建设,带动全市养殖基地向标准化发展。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内容,包括饲养场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软件建设内容主要指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硬件建设内容如下:

  1.管理区:管理区设在上风向,包括值班室、消毒室、办公室和技术服务室。场区入口设置消毒池,入口消毒室安装消毒设施或紫外线.生产区:生产区设在上风向,包括兽医室、饲料库、畜禽舍和饲养员居住室。肉牛、肉羊和奶牛场区设有运动场和青贮池。

  3.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设在下风向,距离生产区50-100米,采用围墙和绿化带隔开。包括病畜禽隔离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间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厂或沼气池、粪便堆积发酵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是标准化基地建设的重点内容。

  4.猪场发酵床:发酵床建设根据当地水位高低选取地下式和地上式。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80-90cm,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高80-90cm的坑。床底均为土地面夯实,建成后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剂。发酵床的主体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由木粉、秸秆、稻壳、花生壳粉、玉米芯等按比例配合,加入原土、食盐、酵素菌剂、天惠绿汁、氨基酸、乳酸菌、汉方剂、矿物质等,加水使含水量达到65%,经过2-4天发酵制成有机垫料猪场发酵床。

  标准化养殖场区地址选择、规划布局、品种引进、日常管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疫病防治、废弃物处理与污染防治等要求,依照农业部畜牧业司下发的《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1.标准化场区建设地点必须距离生活饮用水源500米以上,距离镇村居民区、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500米以上,距离干线.标准化场区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防疫条件,满足动物防疫监督与疫病监测工作的要求,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管理,积极配合并主动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并持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防疫合格证》,从事种畜禽生产的应同时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3.具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布局科学合理,标准化场区周围有隔离墙和树木隔离带,生活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出入场区净道与污道分开,大门入口处有消毒设施。

  4.具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其中的粪便处理池须防渗漏、防雨淋、不外泄。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16548的有关规定。

  5.引进饲养的畜禽如果属于在全市推广的主导品种,要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非疫区种畜禽场引进,经产地检疫健康并持有检疫合格证明。引进后隔离饲养观察不少于15天,经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测,无规定的动物疫病。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镇政府)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区域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方案,明确领导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各镇政府要积极对接国土、畜牧、金融等相关部门,在用地、资金等扶持措施方面争取支持,重点扶持新建的标准化场区;争取的标准化示范项目资金、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扶持畜禽标准化基地建设。

  (三)加强技术服务。畜牧部门要通过开展科技人员联系养殖大户、送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对标准化饲养场区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在良种繁育、建场、饲养管理、技术服务、疫病防治等方面做好全方位服务,把畜禽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推广到每一处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菌种制作使用技术、养猪场舍及发酵床建设技术、垫料筛选应用技术、发酵床使用管理技术,以及夏天通风、降温和冬天采光、保暖等集成技术,规范菌种使用,规范猪舍建设,规范发酵床建设,规范饲养管理。

  畜牧业科技是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决定性力量。新世纪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持续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三农”的氛围日益浓厚,畜禽养殖户增收、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现如今的基层畜牧科技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手段,延伸服务“深度”,拓展服务“宽度”,才能为实现畜牧业“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做出更大贡献!

  远安县属湖北省山区小县,人口20余万,现有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近年来,在远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县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积极奉献,为远安县特色现代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畜禽养殖户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县畜禽养殖小区(大户)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转型的主要特点:①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生猪养殖小区(大户)人工授精率达100%,杂交猪育肥出栏率达100%,其中“两外一内”(约克×长白×太湖,荣昌×大约×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达到68%,“三外”(长白×约克×杜洛克)杂交猪达到50%。肉牛养殖通过设立肉牛冻精配种罐点,淘汰处理地方劣质种公牛,实施6项免费服务(免费提供技术资料、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免费提供市场信息、免费提供配种器械、免费提供液氮和冻精),全县肉牛良种化水平及肉牛品质有了较大提升。②实现了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③实现了由污染型向生态型转变。畜禽养殖小区(大户)严格遵循循环经济“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通过科学制订排泄物治理规划,有效处理小区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制成有机肥或沼气,畜禽养殖小区(大户)逐步走上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县近两万个农户实施了“畜(禽)―沼―菜(果、鱼)”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年饲养10万只蛋鸡的远安县凤翔禽业有限公司建成了1座利用畜禽粪便每年可生产5 000t左右标准生物肥的肥料厂。

  另据远安县统计部门统计,2011年,全县生猪出栏32.71万头,同比增长8.8%;肉牛出栏0.48万头,同比增长14.2%;山羊出栏3.2万只,同比增长5.3%;家禽出笼42万只,同比增长3.6%;禽蛋产量1 800t,同比增长12.5%。全县共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3个,培育生猪养殖大户491户(其中万头养猪场1个、5000头猪场2个、千头猪场12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培育家禽养殖大户20户(其中10万只蛋鸡场1个、特色鸡场3个)。山羊养殖小区2个,培育养羊大户120户;养牛小区1个,培育养牛大户25户(其中百头养牛场1个)。全县畜牧业新增加值达3亿元,农民发展畜牧业人均增收370多元。

  (1)服务对象定位偏离。部分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人员受过去工作习惯的影响,服务对象仍然停留在为一家一户的畜禽分散养殖户上。同时,少数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人员由于自身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限制,担心因工作失误造成养殖大户(养殖场)蒙受大的经济损失而承担赔偿责任,工作缺乏主动性。

  (2)服务重点定位偏离。部分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人员没有把推广畜禽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引导养殖大户(养殖场)“福利养殖、环保养殖、安全养殖”等作为畜牧科技服务的重点,服务工作的重点仍然停留在为畜禽养殖户提供各种疫病免疫注射等基础性工作上,严重影响了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3)服务方法定位偏离。在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中,相关业务部门每年组织的畜牧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并不少见,通常以讲课、分发宣传资料为主,往往是上午来、下午走,缺乏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畜牧科技与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相互衔接的问题。

  (4)服务绩效存在差距。畜牧科技服务的目的是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促进畜禽养殖户增收。但是目前实施的畜牧科技服务与畜牧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仍然存在“两张皮”问题,没有全方位的发挥服务作用,未能满足畜禽养殖户发展生产的实际需求,畜牧业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应着力推行“四个转变”,全面提升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水平,为正在奔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车的安全、高效尽职尽责。

  (1)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服务对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畜牧科技服务是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科技服务,把新模式、新技术等送到养殖户家中,让养殖户学到手、见效益是科技服务推动畜牧生产发展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搞好协调,积极支持畜牧科技服务工作。要教育、引导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人员认清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把服务对象从主要服务畜禽散养户向服务畜禽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小区方向转变,从而提高畜禽养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转变思路,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思路决定出路。①基层畜牧科技服务工作人员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产前”服务传统,向“产中”、“产后”服务延伸,拓展、丰富畜牧科技服务内涵。②要加强市场调研,准确了解市场行情,科学把握市场走势,为畜禽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服务。③要指导畜禽养殖户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畜禽产品,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收入。④要指导养殖户组建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在质量、规模、效益上与同行竞争、抗衡,最大限度地保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2014年,畜禽养殖业COD和氨氮排放量为1049万吨和58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5.7%和24.3%[1]。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接近全国总量的一半,畜禽养殖污染已到了不得不治的阶段。美国被公认为水污染防治政策完备、管理措施到位的国家,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2]。

  比较中美均是畜牧业大国。我国2014年畜牧业产值超过2.9万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美国每年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8%。除畜牧业产值占比相近外,美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高,畜禽粪便以还田为主,与我国畜禽行业发展形势以及污染防治管理方向一致,具有很好的经验借鉴基础。1.1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秩序增长美国2005年80%以上的养猪场规模都在1000头以上,其中55%的养猪场规模在5000头以上[2]。我国2015年整个畜牧业的规模化率为39.6%,比2012年增加5.5%,“十三五”期间目标是突破50%。2015年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规模化产能占比达43.3%、48.3%、17.5%、37.2%、45.5%[3],各类畜禽养殖规模以上比重均呈逐年递增趋势,规模化已成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美国的大型农场主十分重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紧密联系,会根据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量确定种植规模,畜禽粪便还田是基本的综合利用方式。我国同样鼓励畜禽粪便还田,国家层面加大力度引导畜禽粪便还田利用,国办、农业部等管理部门通过出台文件和资金补助,鼓励畜禽粪便和废水科学还 利澳招商主管田利用。全国畜牧总站在2014年对全国上报的2802个标准化养殖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粪便还田是占比最高的处理利用模式,各类畜禽品种比例分别是:生猪40%、奶牛38%、蛋鸡41%、肉鸡40%。

  在畜禽养殖环境保护方面,美国现有法律法规包括联邦、州、地方三级体系,通过养分管理规划等管理手段实现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此外行业协会、大学等也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撑和宣传辅助作用。

  美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三级政策体系中,由联邦政府颁布的环境法律适合解决共性的问题,各州和地方政府在结合自身实际的状况下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环境法条文,通过具体而详细的法律措施去实现污染防治的目标。不同层级的政府各司其职,中央层面负责制定宏观的统筹性法规,地方政府负责制定微观的实施性细则,环境管理要求既做到了统一协调,又实现了因地制宜。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多部法律法规都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的规定,如《清洁水法》、《联邦水污染法》、《动物排泄物标准》等[4]。其中《清洁水法》里视集中养殖业为点源性污染,纳入排放许可证管理范畴,非点源污染主要使用最佳管理实践(BMPs)进行防治[5]。对如何控制非点源污染,联邦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只是要求各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非点源污染控制计划,并与点源污染计划结合来实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州级的法规政策较联邦法律则更为具体。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实现环境质量标准和要求,要靠州一级政府制定出较为详细的规章制度。如伊利诺伊州1996年颁布了《畜禽养殖管理条例》(LMFA),条例包括:新建设施和搬迁设施建设的要求、养分和废物管理计划、畜禽设施运营者的培训管理和认证、财政激励和资助措施、安全距离要求等。又如俄克拉荷马州要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申请执照之前,要先制定预防污染计划,还规定对猪场经营者和猪场员工实行9小时课程强制教育以及每年3小时的回顾学习[6]。城市和县级政府会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土地使用计划等一系列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规划和土地使用计划对畜禽养殖的数量和布局提出要求,控制牲畜饲养数量用于防止牲畜粪便的集中产生给土地消纳能力带来重大压力,提出布局要求用于防止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禁止畜牧经营的区域带来环境影响。

  在法律层面,美国将畜禽养殖场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类管理。将存栏1000个动物单位以上的养殖场划为点源污染源;1000头以下的养殖场,根据其养殖设施、排放状况等,由环保局的地方管理人员或相关负责人通过现场考察来确定是否属于点源。点源污染被纳入排放许可证的管理范畴,排污许可证包含了一系列目前最佳可用技术的排放限值和达到标准的最后期限,用于保护受纳水体的质量。非点源污染主要通过最佳管理实践(BMPs)进行防治,BMPs是指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水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以经济激励、规划、鼓励型政策手段为主。分类管理充分考虑了操作层面的可行性,既避免了对规模较小养殖场的过高要求,也未放弃其开展必要的环境管理。在监管层面,美国环保局对集约化规模畜禽养殖场(CAFO)进行严格的环境监管。集约化规模养殖场包括大规模CAFO(大于1000个动物单位的养殖场)、中等规模CAFO(300至999个动物单位的养殖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养殖场。环保局要求所有集约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养分管理规划;每年必须提交施肥和养分管理年度报告;必须具备储存所有粪尿的储存区,设置污水防护措施,保障25年一遇的24小时强度的降水不会出现径流;养殖场与周边公众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每年检测粪便,每5年检测土壤,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施肥率。这些监管要求和措施为畜禽养殖场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降低了守法难度;也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执法依据,提高了监管效率。在管理层面,美国环保局和农业局强制要求集约化规模养殖场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其他养殖户自愿执行。管理计划报告中要明确畜禽种类及年粪尿产生量,确定粪尿中的养分浓度,以及作物信息并量化所需营养成分,根据检测报告或是经验系数核算施肥信息和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做到四个标准: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粪尿来源,正确的施肥率、正确的施肥方法,确保农场主不过量施肥畜禽养殖新技术精选(九篇)。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计划保证了“种养结合”的科学性实施,既实现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又避免了综合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美国有多方渠道为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提供项目资助和技术支持,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大学等研究机构。美国农业部、环保局、水土保持委员会等会帮助养殖业主落实和进一步完善养分管理管理计划。美国政府承担75%的养分管理计划项目补贴,对新养殖业主及补贴可提高到90%。此外,美国环保局与农业部开展了多种合作,旨在引导养殖场进行自我约束,防止环境污染。现有的四类合作项目包括:养分回收和利用的项目、农业与动物养殖研讨会、农畜禽粪尿利用知识以及保护水环境方面的防治技术推广视频、环境保护的奖励项目等。民间协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全美养牛协会有会员4万余名,包括27个育种机构和23万个种牛农场;全美养猪协会有会员8万余会员。协会的主要工作包括帮助政府推广环保计划、提供环境保护和粪污管理服务方面的技术信息、技术培训、资助相关的科研项目等。第三方咨询公司能够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从安全距离要求、储粪池设计要求、养分管理要求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从而使农场主能够从各渠道及时了解管理要求和实际技术操作。大学等研究机构会帮助政府部门给养殖场主提供培训,讲解养分管理计划的基本知识,辅以具体实例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同时,对于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成果会及时推广,将使用者受益作为新科技被使用和被认可的标准。

  在我国畜禽养殖不断走向规模化的进程中,美国经验对于我国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方法。

  从美国经验看,点源和非点源养殖场分类管理,提高了管理效果和行动的操作性。目前,我国畜禽养殖管理按养殖数量分为规模化养殖场和非规模养殖场。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文件要求,规模以上的养殖场需要履行严格的污染防治责任,包括选址要符合法规要求、依法环评、配备污染治理设施等。今后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遵守排污许可管理规定和环境税规定。对非规模畜禽养殖场,我国现阶段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提出管理要求,但非规模养殖场(户)占比高、污染重,已逐渐成为各地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以生猪为例,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数占全部生猪养殖场(户)数的99%左右,养殖量占全部产能的57%左右。而非规模禽养殖场大多无污染治理设施,冲粪废水直排、粪便乱扔乱堆、气味难闻,严重污染当地环境,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群众投诉较多,急需措施减缓环境影响。因此建议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对非规模养殖场的环境保护要求,以废弃物禁止乱排乱放为底线,引导和鼓励非规模养殖场开展综合利用或者污染处理。

  美国在畜牧发展和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方面形成了联邦、州和地方三位一体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控制了畜禽养殖污染。我国目前在国家层面有《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指出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地方还需进一步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政策细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要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政策,包括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养殖发展规划、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环保准入要求等,因地制宜落实国家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在监管中,重点关注畜禽养殖场的合理选址,以及粪便和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行效果,避免养殖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学习美国种植养殖综合养分管理的经验,以源头控制和还田利用为主要环境污染防治手段,实现种养平衡。建议采取整县推进的形式,统筹考虑县域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需求,研究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计算方法和经验系数,以全县域农田、林地、草地和园地作为畜禽粪便的消纳场所,定量计算作物对粪便中氮和磷的养分需求,用于核算发展畜禽养殖需配套的土地面积,或是确定县域畜禽存栏量,提高种养平衡的科学性此外,针对畜禽粪便还田重金属累积影响问题,在严控饲料重金属添加量基础上,还需关注畜禽粪便重金属对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贡献,分析粪便还田导致的重金属累积与土壤-作物系统的风险响应关系,提出合理的控制对策,目标是实现安全还田。通过完善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要求,逐步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地方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和扶持激励政策,引导养殖企业、农户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以“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谁受益”为准则,鼓励专业技术公司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提高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理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投资基金,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处理和利用工艺研发和运行模式创新。选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示范,典型引路,探索社会化运营机制。

  [2]金书秦,韩冬梅,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美国经验,环境保护,2013,41(2):65-67.

  [4]蒋松竹,蔡琼,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现状及思考,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10):93-98.

  [5]韩冬梅,金书秦,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世界农业,2013(5):8-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发展有了新的气象,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各种肉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是的农村的畜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我国农村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改革,畜牧业管理工程中的一些缺陷不断暴露出来,因此我对目前农村畜牧业进行优化改革,使得我国的农村畜牧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农村畜牧养殖也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证动物的营养补充、科学进行饲养管理、引进高质量品种、进行有效病害预防等。以上环节的高质量完成是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一旦在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农村畜牧养殖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畜禽品种的引进工作决定了畜牧业养殖是否能够成功,但是对于一些基层的养猪场来说,其引进的畜禽良种操作过程中非常不科学规范。而种猪的质量决定了猪群的生产效益以及生产的性能,而有部分养殖户为了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为了节省一点成本,就到周围一些不正规的地方购买畜禽种,造成了畜禽的品种很劣质,因为这些地方的整体卫生环境很差并且伴随着防疫不过关等等问题。长期以往,会导致整个的养猪场生产效益低下,导致最后的倒闭关门。还有部分养殖主从一些小商小贩的手中购买畜禽种,不仅存在卫生不过关的问题,而且会存在许多的疫病。举例来说,养鸡场的场主,在购买回鸡苗后,会发现鸡的成活率不高,而且很容易患病,死亡率也比较高,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概率,更为严重的是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家禽在生长的过程中根据阶段的不同,对于营养的需求量和种类都不相同,在家禽生长的重要阶段,一定要及时补充营养,并且保证营养量足种类多。但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场主往往为了节省成本,只喂养家禽一些农村本地生长农作物。而不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计划,这导致家禽对大米、小麦等农作物当中的营养吸收不足,导致家禽的生长状况不理想,并且粮食大量的被浪费掉。营养的欠缺是目前农村畜牧养殖管理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导致了家禽极其容易生病,甚至造成瘟疫,给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造成阻碍。

  养殖场的管理模式十分落后,家禽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养殖场的建造结构不合理导致养殖场内冬天多余寒冷,夏天过于炎热,许多家禽因为温度的原因生病甚至死亡。此外养殖场内部通风和光照普遍不好,除了容易产生病害以外,还会影响到家禽的繁殖。比如,养殖场内如果没有足够的温度和光照,就会导致母鸡的产蛋量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

  养殖场的畜禽安全问题是一大主要面临的问题,动物的防疫病工作也比较复杂繁重,对于基层畜牧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关,因为大部分的养殖场在技术以及资金方面受到限制,再加上免疫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在免疫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因此很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手段,导致养殖场的部分经济丧失。

  农村的养殖场内工作人员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有限,这使得日常的管理工作不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同时对于突发事件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家禽死亡,养殖业受损。

  为了保证畜禽的品种的质量能够过关,作为一名合格的养殖场主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真且积极的开展对动物的性能测定,对其选种的工作要高度重视并且辅以科学的操作手段;第二,引进的品种需要从非疫区引进,对其进行严密的检查,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看是否发生过疫病的情况;第三,可以聘请有专业知识或者经验丰富的养殖场主或者相关的动物专家对其进行仔细的把关,在引进相关动物品种后,对其幼苗进行一系列的消毒活动。

  养殖场主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库,学会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转变创新的管理观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让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防疫工作是现阶段对于养殖场来说是否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每个养殖场在养殖的过程中都应该建立适合自己的消毒工作以及动物的免疫程序,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这样能够保障家禽健康生长,从而保障养殖场效益。

  养殖场工作人员是整个养殖流程的具体实施者,其技术水准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养殖场养殖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要为工作人员学习新的养殖技术提供渠道,鼓励其不断加强自我完善,使得他们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疫情。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村基层,面向广大养殖户进行专题讲座,对有技术疑问的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介绍推广成功的养殖经验,使得养殖户的整体技术水平能够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农村畜牧业养殖管理是一项十分有难度的工作,养殖场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具体管理措施,从而保障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保障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感不断提升,这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栏目分类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利澳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